焦點
-
新款AirPods無碼高清圖遭流出?主動式降噪還在、耳機柄沒有移除!
在iPhone 7取消3.5mm耳機孔之後,蘋果也藉勢推出第一代AirPods真藍牙無線耳機,也帶動整個藍牙無線耳機的高速發展,在配備與音質等規格日趨成熟後,玩家們購買的意願也越來越高,讓藍牙無線耳機成了智慧型手機的另一波科技與時尚的新趨勢。 現階段,蘋果已推出推出4款AirPods,包含W1晶片的1代、H1晶片的2代與AirPods Pro,當然還有最新推出的耳罩式,每一代都造成果粉無限追捧,而藍牙無線耳機的製作廠商也無限「致敬」;然而,最新版的AirPods時不時就會傳出有新設計的消息,包含效仿AirPods Pro將那長長的耳機柄去掉等等,而如今外媒也流出了幾張最新款AirPods的圖片。 根據外媒的流出圖中,我們可以發現,新款AirPods將搭載減壓系統,用以平衡耳壓,來消除長時間使用的不適感,並且充電盒會較現役AirPods來得寬闊一點,但比AirPods Pro還要來得小;不過奇怪的是,一直傳說要剪短耳機柄的新款AirPods,在圖中所展示出的樣貌,還是一樣保留了招牌耳機柄,但對比前陣子彭博社所報導的消息,新款AirPods流出圖上卻沒有裝上矽膠耳套,但根據流出照片的媒體指出,AirPods將會引入AirPods Pro的可更換式矽膠耳套。 一樣根據彭博社報導,新款AirPods相會對應入門市場的玩家,因此有可能會取消主動式降噪的功能,但在外流報導中,主動式降噪依舊被保留了下來,再加上矽膠耳套的設計,讓隔絕外在雜音的效果也能有十足的絕對性;當然,由於相似AirPods Pro,那些起喚醒Siri、音訊共享等等功能,也都非常完善的被保留在新AirPods中;然而玩家最期待的,應該還是售價了吧?根據眾多分析師與外流消息指出,蘋果有很大的可能性將在今年3月發布新款AirPods,售價大約落在150美元上下,約莫4200台幣。 不過蘋果官方通常對新產品的消息都保密到家,對於外媒或是分析師的言之鑿鑿,玩家們其實應該都保留一點懷疑性,但某方面來說,科技產品的外流消息雖然層出不窮,撇除iPhone、Mac系列不談,僅僅只是一副AirPods的外流照,就能引起玩家們與市場上的眾多猜測,就連不太關心科技情報的小編女朋友,都能搶先與小編分享蘋果的一舉一動,如此可知,蘋果這個名詞,或許早就掌控了某一方面的科技市場。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浮誇」才能凸顯尊爵不凡!Intel Core i9-11900K包裝盒外觀外洩
相較於AMD的處理器即使買到最高階的Ryzen 9版本,包裝盒也依然只是很樸素的紙盒包裝,Intel在「尊榮感」的營造方面就來得上心許多,只要是等級最高的Core i9處理器,Intel就一定會為它設計一個非常華麗的專屬包裝,相當具有炫耀和紀念的價值。(一種比不了內容物只好比外觀的概念?) 至於即將上市的第11代處理器,Intel也將同樣維持著自2018年以來的傳統,替最高階的Core i9-11900K設計了專屬的華麗包裝。 根據外國媒體VideoCardz的爆料,Core i9-11900K的包裝走的是一個複雜多邊形的設計,包裝盒呈現出閃電般的外型,相較於上一代Core i9-10900K略顯樸素的方正外觀,這一代的外盒似乎又走回當年Core i9-9900K的浮誇設計,相當具備尊爵感和視覺辨識度。 此外,由於Intel在去年為自家處理器的商標換上新的LOGO設計,因此其他型號的處理器即使沒有華麗的水晶盒,Intel也還是有為它們換上「新衣」的。新版的包裝在整體的視覺風格上Intel招牌的深藍色和方塊為基礎,並強化了型號版本的辨識度。 新的包裝的右上角會印上大大的i9、i7、i5或i3的效能等級分類,同時K版的處理器還會在包裝的正中央印上「UNLOCKED」的字樣,代表處理器沒有鎖定最大頻率上限,而不具內顯的F版則會在左下標註「Discrete Graphics Required」(需搭配獨立顯卡),在某些層面上也算是方便一般玩家去理解K版、非K版、F版之間的差別,防止玩家花大錢買錯處理器。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挾M1晶片的翻倍效能並搭載在新款MBP,蘋果M1X晶片即將在第二季來到?
在蘋果(Apple)推出自研ARM架構M1晶片後,並且搭載的MacBook Air與MacBook Pro已經上市一段時間,引起市場極大的動盪,可能將掀起各家大神也開始自製處理器的一波革命;而在2021年第二季,蘋果預計將推出新款的MacBook Pro機型,並且將擁有多項革新規格,且根據報導,此款MBP將有可能搭載被稱為M1X的處理器晶片,並根據所洩漏的規格顯示,M1X晶片的效能相比現階段的M1晶片將會有大幅度提升。 在CPU Monkey上所顯示的數據評測表,M1X晶片同樣採用5nm製程,時脈仍舊是3.20GHz,但核心數卻提升到12顆,8顆效能核心加上4顆節能核心,而這項消息對照眾多分析師與爆料大神的說法皆相吻合;然而GPU更是突破天際的變成16核心,相較M1的8核心,堪堪翻了2倍;而有更高需求的玩家們,在記憶體方面,M1X晶片將會支援32GB。 由於仍採用台積電的5nm製程,但作為代價,M1X的TDP可能會是35W,甚至可能是45W,而更高的供電需求亦即代表,需要更大、更強勁的散熱器,因此M1X晶片或許將會在14.1與16吋的MacBook Pro上實裝,但值得注意的是,M1X的吃電量上升,也就意謂相比M1 MBP與M1 MBA來說,電池續航力恐怕會稍微遜色一些。 根據CPU Monkey所提供的數據圖來看,由於時脈沒變,M1X晶片在CINEBENCH R23上的單核跑分與M1晶片完全相同;但多核心就不是在開玩笑了,獲得的評測分數追過了Ryzen 5700G與i9-10900X;但在Geekbench 5 64 位元單核心測試上,仍舊和M1晶片獲得一樣的分數;不過轉頭一看,iGPU F32測試,M1X晶片竟比M1晶片拿到了將近翻倍的分數。 但這些仍然是媒體所流出的數據,且離發布的第二季度還有一段時間,M1X晶片在規格上相信還會有許多異動,不過,玩家們倒是可以加深對M1X晶片的期待度,但從某方面來看,M1晶片或許真的就只是蘋果試水溫或是debug的墊腳石,M1X或是M2晶片才是蘋果真正要在市場上打出的手牌。 然而樹大招風,雖然macOS系統所遭受的惡意攻擊,與Windows系統來說要相對少見,但隨著macOS與Mac系列的聲勢上漲,網路威脅與惡意攻擊也頻頻上升,而如今M1晶片的推出,Mac安全研究人員 Partric Wardle發現,目前已有駭客發布了針對M1處理器,包含MacBook Pro、MacBook Air和Mac Mini所量身打造的惡意攻擊程式。 該程式即為惡名昭彰、並長期針對macOS系統的Pirrit廣告軟體,Partric Wardle發現了一個名為GoSearch22 的Safari擴充套件,將會偽裝成影片播放軟體、PDF閱讀器,誘使使用者下載,而當使用者誤觸之後,無論去到哪個網站,都將會被塞滿廣告,並且瀏覽記錄也將會被追蹤,更甚的是,它擁有取得Mac電腦的權限,來混淆程式碼以躲避偵測,並且會搜尋想試圖移除它的應用程式或外掛套件。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因應挖礦熱潮,NVIDIA將限制RTX 3060挖礦效能,並發布CMP HX系列挖礦專用處理器
隨著虛擬貨幣高漲,全球挖礦熱潮再度掀起,RTX 30系列更是因為擁有相當不錯的CP值而備受礦工們青睞,甚至連筆記型電腦也不放過,先前還傳出越南網咖轉型成礦場來維持生計,再加上疫情、產能等等影響,造成RTX 30系列自推出以來一直都是一卡難求的窘境(即便有貨也是限組裝QQ),讓一般遊戲玩家們可以說是怨聲載道。 而接下來即將登場的RTX 3060更是搭載目前RTX 30系列第二高的12GB記憶體容量,相信已經有不少礦工等著掃貨,不過這次得先跟礦工們說聲Sorry囉,NVIDIA這次是有備而來的! 為了讓玩家不再因為礦工而搶不到貨,這次NVIDIA將透過特殊的驅動程序來限制RTX 3060約50%的挖礦效能,來確保這些RTX 3060能落到玩家們手上,而不是再被拿去挖礦。 當然,出這招並非要斷礦工們活路,NVIDIA也一併發布了專為加密貨幣挖礦設計的Crypto Mining Processor(CMP)HX系列專用處理器來滿足礦工們的需求,沒意外的話就會像當年的Pascal P10X系列一樣,這些挖礦專用卡將砍掉顯示輸出介面,保固條件也與一般顯示卡不同;另外也公布了其相關規格,目前預計30HX、40HX將於Q1推出,50HX、90HX將於Q2推出共4個版本。 此外,外媒Anandtech更是將目前一些RTX系列的以太幣挖礦效能與CMP HX系列作比較,可以看到30HX、40HX與50HX挖礦能力皆低於RTX 2080Ti,而90HX落在RTX 3080與RTX 3070之間,雖然看起來前三款與90HX落差有點大,不過以命名規則來看,中間應該還會有60HX、70HX版本。 目前看下來,除了RTX 3060以外,玩家們想要入手上面的老大哥們可能還得再等等,畢竟NVIDIA僅表示限制了RTX 3060的效能,至於中高階顯卡可能要等90HX推出後才會陸續作限制;而CMP HX系列究竟礦工們會不會買單?能否有效解決缺貨問題?小編拭目以待。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Western Digital用心經營儲存市場,獲得PCDIY!第十五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20「內接儲存、外接式儲存、NAS網路連接儲存最佳品牌」肯定!
PCDIY!在2020年末時舉辦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以及抽獎活動,票選結果也已經在2021年1月8日出爐,除了恭喜各位得獎玩家之外,編輯部也發現了這些品牌當中,有獲得三冠王的廠商—Western Digital,一共囊括了最佳儲存裝置、最佳外接式儲存裝置、甚至還有最佳NAS網路連接儲存裝置等三大項,看來Western Digital真的是玩家的心頭好啊!相當受到玩家青睞。 在以「心佔率」而非「市佔率」為主打的PCDIY!玩家票選品牌大賞中,透過實際投票的結果可以驗證品牌大廠是否真的是玩家支持的對象,雖然我們都知道Western Digital早已是國內儲存裝置的龍頭,但竟然可以一舉拿下三大獎項、他們究竟做了什麼來擄獲玩家的心呢?為此,PCDIY!也特地走訪Western Digital台北辦公室,並且邀請了Western Digital產品行銷—Kevin 翁祥文來談談得獎感言之外,也一起聊聊Western Digital旗下產品有哪些迷人之處。 走過半世紀的Western Digital,因應時代與玩家們越來越多樣的使用需求,透過提供完整產品線組合,致力滿足所有玩家與消費者的各式儲存情境;而在玩家每一種工作型態的需求之下,Western Digital都將Keep Walking,持續推出相對應的產品,並且引領時代向前邁進。 Kevin也自信的表示,Western Digital無論是對內的研發計畫,還是對外的市場行銷,都不會因為疫情而停下腳步,Western Digital會一直往前進,並且於時代浪潮的浪尖上,針對玩家需求來設計與研發出最佳的新產品,更重要的是在對的時間推出對的規格,以產品定位與使用情境為未來方針,抓住玩家們的心。 Western Digital旗下多個品牌,每一項皆有著眾多擁護者,在產品的設計與研發上也採分眾的方式,並透過顏色等區分方式讓產品定位更加明確。 Western Digital品牌主要提供企業與個人式儲存產品,以最直觀的顏色來區分產品定位,讓玩家們能夠以自身需求挑選最符合自己的產品,來保存工作資料、遊戲檔案、甚至是回憶。 為電競而生,主打高傳輸速度與高效能,且在2020年年底時推出了1TB與2TB兩種容量的WD_BLACK SN850 NVMe SSD,在儲存裝置市場上引發熱烈討論,採用Gen 4技術,不像其他品牌在Gen4初期就急忙推出的儲存裝置,讀寫速度只有略高Gen3一點,但Western Digital還在SATA風行時就窺見了PCIe的未來趨勢。 早就超前佈署,Western Digital一出手就拿出WD_BLACK SN850 NVMe SSD,讓SSD的讀取速度來到驚人的7000MB/s,寫入速度也是不可思議的5300MB/s,最高IOPS甚至高達1,000,000,為往後的SSD立下了標竿,說WD_BLACK SN850 NVMe SSD是以Gen4 規格所研發的SSD標準也不為過,甚至連最熱門的PS5,也因為WD_BLACK SN850 NVMe SSD突破7000 MB/s的讀取速率,達到PS5對於SSD認證門檻,目前正在接受認證中,未來將或許將可以見到WD_BLACK SN850 NVMe SSD在PS5上的應用。 隨著WD_BLACK SN850 NVMe SSD的推出,Western Digital也推出WD_BLACK AN1500 NVMe SSD外加卡,內部包含兩組採用PCIe Gen 3介面搭配RAID 0磁碟陣列組合的內接式SSD,可讓頻寬達到PCIe 3.0 x8,最高讀取速度可支援到6500 MB/s,讓在Intel將300晶片組宣告EOL之後,投入PCIe 4.0懷抱,但暫時不想升級的玩家們,用Gen 3規格也能享受接近Gen 4的效能。 不同於主打高階電競市場的WD_BLACK,WD Blue主要瞄準了中階PC玩家與創作者市場,以平實的價格讓玩家們也能享受大容量儲存與高速讀寫的快感,而WD Blue最新產品則有WD Blue SN550 NVMe SSD,導入PCIe 3.0通道、以及NVMe 1.4介面,讀寫速度也來到2400MB/s與1750MB/s。 無論是個人使用、還是小型企業、家庭辦公室,紅標WD Red或許會是玩家們在使用NAS系統上最好的選擇之一,其中於2019首度推出的NAS專用WD Red系列的SSD,以及WD Red Plus NAS硬碟與WD Red Pro NAS硬碟都能提升混合型NAS環境的效能與快取能力,強化玩家們的NAS使用體驗。 此外,在攝影界的鼎鼎有名的SanDisk也是Western Digital麾下的品牌之一。打開相機或是手機、無人機的記憶卡插槽,九成以上幾乎都是SanDisk所出品的記憶卡。 針對攝影師需要在外跑跳碰的需求,SanDisk也有外接式SSD的相關產品,前一陣子推出新一代的SanDisk Extreme PRO Portable SSD,貼心保留前一代產品包含耐摔、IP55防水防塵特性,讓戶外攝影師可以安心使用外,更突破速度的限制,搭配USB 3.2 Gen 2x2接口,提升一倍的讀取與寫入速度,達到2000MB/s門檻大關;容量提供2TB的大容量選擇,為擁有大量照片、影片移動與保存需求的攝影師們提供更好的儲存體驗。而同一時間推出的SanDisk Extreme Portable SSD則一樣擁有好攜帶、大容量的特色,提供毫不遜色的1050MB/s讀寫速度,讓攝影師們可以依照自身需求,選擇最合適的影像儲存夥伴。 WD品牌主要提供企業與個人式解決儲存產品,於2020年上半年推出的外接式WD My Passport SSD,不僅擁有簡潔的流線型金屬設計,可以輕鬆展現出使用者的個人風格與特色,更透過NVMe技術提供超快讀寫速度與256位元AES硬體加密功能,讓創作者與影像專業人士都可以透過WD My Passport SSD,輕鬆且安心地傳輸高畫質內容。 除了前面提到的之外,相信玩家也很想知道,新的2021的開始以及未來的計劃藍圖上,又將會有哪些的布局呢? 在目前已經推出多款的內接式SSD之後,Western Digital未來也將會持續推出更多版本讓玩家選擇;至於在外接硬碟的研發上,也預計會推出更優秀的版本讓玩家選用,未來Western Digital將會以特殊需求為主軸做為開發方向。而提供玩家更多使用上的保障,也會是之後持續研發的重點。 「每種顏色的產品線都有其代表的產品項目」Kevin充滿自信地說,「如果要以其中一個項目來代表Western Digital的『產品力』,那勢必就是WD_BLACK SN850 NVMe SSD了。此產品採用Western Digital自家研發的WD_BLACK G2控制器,針對高設備規格需求和高強度的遊戲進行最佳化,讓遊戲玩家擁有卓越的PC效能。除此之外,WD_BLACK SN850 NVMe SSD 具備更優異的低佇列深度效能,讓遊戲玩家和一般使用者都能更流暢地載入應用程式。」 從自行研發的控制器與韌體到嚴謹的極端壓力偵錯測試, WD_BLACK SN850 NVMe SSD正可代表Western Digital的「產品力」表現,也可以解釋為什麼Western Digital會成為玩家心目中最佳儲存裝置的第1名了。 採訪尾聲,Kevin也謙虛地感謝PCDIY!舉辦這次玩家票選品牌大賞,除了讓玩家們更了解Western Digital產品以外,也讓Western Digital接收到來自玩家們最真實的回饋,並且自我期許未來的Western Digital,無論是對外的行銷營運、抑或是內部的嚴謹驗證,都能做得越來越好,產品定位及規劃上也越來越明確,極力滿足玩家的各種需求。 廠商名稱:Western Digital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666-290 →更多的【PCDIY! 玩家票選】: →更多的【PCDIY! 品牌故事】: →更多的【PCDIY! 成功案例】: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DualSense飄移問題還未解決,Sony遭美國玩家集體控告
遊戲控制器的蘑菇頭飄移問題想必玩家們都不陌生,近年來最常聽到的應該就是任天堂的Joy-Con控制器,不僅案例實在太多,甚至被玩家們提起訴訟,雖說任天堂已經拿出些許誠意,提供免費維修Joy-Con甚至退費,不過至今還沒有正式全面召回Joy-Con,全新的Joy-Con似乎也沒有改善,顯然該問題依然讓任天堂苦惱中。 不過這次頭痛的人輪到了Sony,我們都知道這次隨著PS5一起推出的全新DualSense控制器不僅在外型上做了大幅度的更動,讓整體握感提升,更加入了觸覺回饋與自適應板機等全新功能,讓玩家們擁有前所未有的遊戲體驗。 但自DualSense上市以來,就越來越多名玩家遇到蘑菇頭飄移問題,先前Chimicles Schwartz Kriner&Donaldson-Smith LLP律師事務所就對此狀況進行調查,而在近日正式向美國地方法院提起集體訴訟,指控Sony知道DualSense控制器問題卻沒有告知的行為是欺騙、詐欺。 雖說蘑菇頭飄移並不是相當罕見的問題,畢竟控制器本來就是屬於消耗品,經過長時間遊玩下勢必會因為縮短壽命而產生零零總總的故障,但以DualSense來說,至今才上市4個月蘑菇頭飄移案例已經多到被提起訴訟,以及先前自適應板機也有災情發生,這耐用性實在讓人搖頭。 DualSense確實有許多新穎的改變讓人值得讚賞,不過因此而失去玩家們最重視的耐用度就是本末倒置了,即便原廠有提供一年保固,但身為玩家想必也不願意每幾個月就送修一次控制器吧,更不用說過保後又得花上荷包維修或重買新的控制器,還是希望Sony能夠盡早解決該狀況,重拾玩家們的信賴啊。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提升相容遊戲的畫面偵數達2倍以上,Xbox Series X/S加入「FPS Boost」功能
新世代遊戲主機Xbox Series X在最大原生遊戲畫面輸出上能夠達到4K@120FPS,姑且不論有多少新世代遊戲能達到這樣畫面表現,但對於舊世代遊戲來說,在新主機的效能加持下,要達到這樣的標準似乎是有機會的。 然而現實情況是這些舊遊戲因為當時的開發環境,遊戲的最大FPS多只支援到30或60 FPS,因此即便有更強大的硬體效能加持,除非遊戲公司有心重新對遊戲進行更新優化,否則這些舊遊戲將很難在新主機上獲得更順暢的體驗。 關於舊遊戲FPS上限的問題,微軟的Xbox工程部門顯然是有在注意的,因此在不久前也正式推出一項全新的「FPS Boost」功能,這項功能將能解除舊遊戲的畫面幀數上限,並藉由新世代硬體的效能優勢,將FPS值的表現提高近兩倍,部分遊戲甚至能夠提升4倍!(驚) 根據微軟的說法,這項「FPS Boost」功能是透過主機系統的優化來達成的,因此開發者完全「不需要」特地去對遊戲進行任何調整,玩家也「不用」額外更新遊戲就能讓相容的舊遊戲獲得更流暢的畫面表現。 目前FPS Boost已經率先能夠支援《極地戰嚎4》、《新超級拉奇傳說》、《狙擊之神4》、《UFC 4》和《看門狗2》共5款遊戲,玩家只要在遊戲管理中選擇支援的遊戲,就能在「相容選項」中開啟FPS Boost功能。 在這項新功能的加持下,《極地戰嚎4》、《狙擊之神4》、《看門狗2》的FPS上限來將可以來到60 FPS,《新超級拉奇傳說》則可以達到到120 FPS,至於《UFC 4》目前僅可在Xbox Series S達到60 FPS。 微軟官方表示未來會有更多的遊戲獲得FPS Boost的支援,其最終極的目標是能夠讓2015年之後推出的遊戲都能受惠,且也承諾會讓更多支援FPS Boost遊戲加入到Xbox Game Pass的陣容中,像是《新超級拉奇傳說》和《狙擊精英4》就已經可供Xbox Game Pass的會員們下載體驗囉!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情懷再現還是又炒冷飯?傳《暗黑破壞神II》重製版將在本週BlizzConline公布?
年假結束了,開工對玩家們而言應該都算是個壞消息(不想上班跟上課啊),但沒關係,這個週末有個好消息要給各位,全球最大電競嘉年華之一的BlizzConline即將在這個週末2/20與2/21展開,全程免費線上收看。 成立於1991年2月8日的暴雪,走過更名、合併、收購等等風波,即將在本週末與玩家們一同在BlizzConline上歡慶30周年;本次BlizzConline首日活動將在台灣時間2/20(六)早上6點開幕,玩家們可選擇收看6個不同主題的頻道,探索自己最感興趣的遊戲內容;而第二天2/21(日)則從凌晨4點開啟,暴雪將透過Q&A座談答覆玩家提問。 而無論是過完國曆還是農曆年,在新的2021年,我們有可能還是看不到《鬥陣特攻2》與《暗黑破壞神IV》,不過卻有一則耐人尋味的消息傳出。 在Blizzcon 2019開幕前幾天時,推特大神@Metro_OW透漏了《暗黑破壞神IV》正在製作中的消息,然而在這次BlizzConline線上暴雪嘉年華的前幾天,@Metro_OW又跳出來說話,並且指出:本次暴雪將在BlizzConline上宣布《暗黑破壞神II》重製版,並且展示一些《鬥陣特攻2》的新英雄。 For the people asking for Blizzcon leaks. I've already mentoined everything. Short summary:- Lower your expectations- Some progress reports on OW2- OW1 is dead- Diablo 2 remaster— Metro (@Metro_OW) February 16, 2021 作為2D ARPG的引路者與集大成者,《暗黑破壞神II》的重製版已經傳了好長一段時間,隨著《星海爭霸1》、《魔獸爭霸III:淬鍊重生》的重製,老粉絲們年復一年的等待似乎看到了一點曙光,在去年時,就有消息傳出,《暗黑破壞神II》的重製版將由Vicarious Visions所操刀,並將其稱為Diablo II Resurrected,原定於2020年末發布,但Covid-19的疫情似乎迫使暴雪更改了發布計畫。 即便本週BlizzColine真的發布了《暗黑破壞神II》重製版,那也絕對不單單只是單純的重製而已,在ExileCon 2019上,暗黑破壞神系列的開發者Max Schaefer、Erich Schaefer和David Brevik,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暗黑破壞神II》的開發源代碼早已遺失,假設要重製,就必須重頭開始做起。 《星海爭霸1》HD的重製版獲得了眾多好評,但《魔獸爭霸III:淬鍊重生》卻因為劇情嚴重縮水、過廠動畫沒重製,導致惡評如潮,在Metacritic上的玩家評分只收穫了0.5分(滿分10分),創下該站的最低分紀錄,如今傳聞已久的《暗黑破壞神II》重製版品質到底會到什麼地步呢?在歷經《暗黑破壞神III》的失敗與暗黑手遊化的風波之後,這個情懷到底還賣不賣得動呢?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本週BlizzColine,看看暴雪這次又將發布什麼讓遊戲界動盪的新消息吧!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單核性能很香、很暴力,AMD Zen 3親民版處理器Ryzen 5 5600X效能速測
AMD的首批Ryzen 5000系列共推出4款型號,其中兩款鎖定頂級玩家的Ryzen 9 5950X、5900X,剩餘兩款分別為高階的Ryzen 7 5800X和中階的Ryzen 5 5600X,其中Ryzen 5 5600X在價格上是四款中唯一官方定價低於萬元的處理器(原X屋的售價為9,470元),也是當中唯一有贈送風扇的款式,讓它理論上是全系列中最為「親民」的一款的(水冷很貴的QAQ)。 不過在3C的世界中,親民的背後往往是被華麗的切八段,讓規格和效能閹割再閹割,這也讓人不免好奇這款Ryzen 5600X在效能成長上是否能和它的三位大哥一樣優秀?又能否成為新一代的「全民神U」?就讓我們透過實測來做些驗證,還在觀望中的玩家可以先吃泡麵存錢了! 先前就已經有對另外兩顆Ryzen 9 5900X以及Ryzen 7 5800X做了,這次入手測試的則是這次發布4款當中的小弟Ryzen 5 5600X;Ryzen 5 5600X的包裝盒外觀及尺寸和其他5000系列的CPU基本上沒什麼不同,唯二區別大概就是右下角等級字樣和拿在手中的感覺了(比較重),畢竟5600X的包裝內可是多贈送了一顆Wraith STEALTH風扇嘛!所以拿起來的時候會特別的有「真實感」也是理所當然的(AMD真的不考慮強化一下高階CPU的尊榮感嗎?XD)。 比起外觀,相信大家更在意的是處理器的效能表現,由於Ryzen 5 5600X在定位上屬於中階,因此在小編選擇使用MSI的B550M Mortar主機板與RTX 3070顯示卡來做為本次測試的搭配,詳細平台規格如下: 主機板:MSI B550M Mortar 處理器:AMD Ryzen 5 5600X 記憶體:XPG SPECTRIX D50 DDR4-3600 8GBx2,共16GB 顯示卡: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70 SSD:XPG GAMMIX S50 Lite 1TB PCIe4.0 M.2 SSD 電源:Mistel 850W 先看一下CPU-Z上的偵測驗證,6C/12T架構以及Zen 3新核心的加持下,很難不令人心動!下面就是各項測試跑分囉~ 首先在基礎跑分上,5600X最讓人驚豔的莫過於大幅度成長的單核性能,在CINEBENCH R20的測試中獲得了快600分的成績,而在CPU-Z中則是拿下640上下的成績,讓5600X成為了現今單核心效能最強的中階處理器,這下Intel宣傳「單核心效能更重要」的說法可真的是全部拱手給AMD抬轎了。(人家還有說是真實體驗效能、真實、真實,很重要講三遍!) 至於在3DMARK的圖形性能跑分上,5600X+RTX3070的組合自然是能夠取得相當不錯的跑分成績,針對DX12的Time Spy取得快13,000分,光追性能評估的Port Royal突破了8,000大關,DX11的Fire Strike也有28,000以上的高分,整體性能理論上能夠輕易滿足1080P,甚至是1440P解析度下的遊戲畫質需求。 遊戲實戰環節的部分,小編一律將畫質設定調為最高(含光追與DLSS),並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縮放、減少延遲等會干擾FPS表現的選項。 5600X的整體表現在不支援光追的遊戲上即使是1440P的解析度也能輕鬆征服,部分遊戲甚至只要稍微調整一下畫質,要挑戰4K解析度也不是不可能;至於在支援光追與DLSS的遊戲方面,玩家可以在1080P的解析度下流暢遊玩畫質全開的《看門狗:自由軍團》,1440P的部分則建議將DLSS切換至「效能」模式,就能在不過度犧牲視覺體驗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流暢性。 接在遊戲測試之後,我們來看看創作者方面的表現吧!與遊戲跑分不同,創作者軟體方面的測試需要讓硬體長時間處在高負載的運作,短則數十分鐘,長的可能要一個多小時,不僅考驗硬體的爆發力,也考驗整體穩定性和耐久力。這裡小編分別使用了創作者常見的Photoshop、Premiere Pro與Blender進行跑分測試,其中Blender是計算不同場景的渲染時間,因此只有該成績在判斷上是分數越低代表效能越好。 整體來說,Photoshop因為吃重CPU的單核與多核效能,因此5600X在此項測試中取得破千分的成績也在預料之中;Premiere Pro對於全方位的硬體都有嚴苛要求,5600X在這個部分取得了724分,對於一些不是過於複雜的4K影片來說,還是能夠自在應付的;最後在注重圖形與多核心效能的Blender測試上,5600X因為只有6核心關係就顯得比較吃虧,6個場景中有2個花了快10分鐘,甚至有一個花了15分鐘以上的時間,對於3D創作者來說在渲染輸出上建議投資一張比較高階的顯示卡來做為輔助,這樣才不用花費過多的時間在等待渲染上。 Ryzne5 5600X雖然是首批5000系列處理器中最為入門的一款,不過在新的Zen 3架構下,依然有著相當明顯的進步,特別是稱霸目前市面上所以中階處理器的單核心效能,打破過去AMD單核心孱弱的魔咒。然而比較尷尬的是,5600X對比上一代的「全民神U」3600X、3600XT,彼此在價格上有著2,000元左右的價差,對於會選擇中階處理器的玩家來說,不得不說差距不小。 此外,在接近的價格區間內,3700X有著更佳多核心效能表現,使得5600X的處境也就稍微比較難進退,不過以上問題的很可能會隨著蘇媽施展第二發「禪心劍法」之後開始出現改變,當5000系列全面接棒3000系列之後,5600X的香氣應該就會開始飄散,對於不急著組機的玩家,不妨多加留意(存錢)一下吧! 以為Ryzen 5 5600X就這樣介紹完了嗎?之後也將針對可超頻幅度做更多比較喔!記得持續關注PCDIY!站上文章以及各項最新消息發布喔!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等不到疫情好轉,網咖為生計轉型成礦場是另類商機?
新冠肺炎真的是相當恐怖,自台灣第一例患者出現也已經過了1年多,若不是台灣防疫有成,或許大家至今也沒辦法如此安心過個好年,不過防疫措施還是不能輕忽,即便最近台灣有望獲得疫苗,但防護力並非100%,況且這個病毒還在一直變異下去,究竟疫情能否開始好轉,真的是不好說。 國外更不用說,慘重的疫情影響了各行各業,迫使不少行業因此轉型,在越南有一家網咖就因為疫情關係而沒有客人光顧,於是老闆便拿店內的RTX 3080顯示卡來挖礦,網咖就這樣轉型成了礦場。 When COVID attacked my country again and this was the idea of big CafeNet's crazy mindsHint: There are 3080 graphics cards with very nice RGB (first image)@VideoCardz @death_1125 @TechDeals_16 @9550pro @harukaze5719 @hms1193 @kopite7kimi @3DCenter_org @JokerReview pic.twitter.com/vgh16hRNDF— I_Leak_VN (@I_Leak_VN) February 15, 2021 在這樣的疫情衝擊下,網咖會轉為礦場其實也不太意外,畢竟比起一般礦工,網咖業者本身店內就有一定數量的顯卡,而老闆不打算賣掉硬體而是選擇挖礦更加說明了以長期來看,挖礦的利潤更高。 不過挖礦潮的影響除了保固問題之外,也是現在RTX 30系列顯示卡缺貨的原因之一(礦工們更是連筆電也不放過…),讓廠商與玩家們相當頭痛,若這個趨勢再繼續助長下去,對於一般使用的玩家們來說實在不是好消息,接下來即將登場的RTX 3060顯示卡相信也是上市即秒殺,只能期望廠商能盡速擴大產能來解決這一波缺貨潮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